高仓街道
【概况】
地理位置 位于红塔区中南城郊结合部,东与江川、通海两县接壤,南与研和街道毗邻,西与大营街街道相连,北与玉溪高新区为邻,是明代礼部尚书雷跃龙的故里,是玉溪优质烤烟、鲜切花重要生产基地、精细化工基地和汽车销售的聚集地,是物流新区、生态风情旅游城镇,是云南省南北交通的咽喉枢纽、是云南面向东南亚的轴心和扇骨。
国土面积 63.4平方千米,其中山地占 87.8 %。
耕地面积 18978亩,其中:田10282.05亩,地9695.95亩;稳产高产基本农田10648.95亩。乡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53平方米(0.83亩);2024年末,社区总人口23103人,总户数8557户。
行政区划 街道辖高仓、梁王坝、桃源、排山、龙树5个社区居员会,54个居民小组,26个自然村。
街道办事处所在地 高仓街道昌仁路9号。
党工委书记 龙川阳
党工委副书记、办事处主任 吴 璠
人大工委主任 戴玉龙(2024年8月免)
空 缺
党工委副书记 吴 璠(2023年12月免)
董云超(2024年1月任)
纪工委书记 雷 鸿
副 主 任 李卫春
李 泉
夏晓庆
马婕莹(2024年7月免)
邹一瑞(2024年7月任)
武装部部长 刘 宾
党工委组织委员 拔莹璐
党工委宣传委员 秦 虹
人口民族 2024年末,高仓街道辖区总人口23645人(男11564人,女12081人),总户数8544户,少数民族(主要是彝族、白族)彝族3718人、白族42人,占总人口的15.9%。
自然概貌 高仓街道位于玉溪市东南部,地势呈东南高、西北低,从东到西可分三级阶梯,海拔高度在1850-2000米。境内西南高仓至排山一带约8平方公里的地域,为玉溪盆地之南延部份,其余为山地。区内山脉呈北北东至南北向延伸。山脊较为平坦,属低中山。较高的山峰有:羊角山、苍蝇山、速必山、磷矿山及大庙山等。本地区河流均发源于东部羊角山,速必山和磷矿山一带。河流呈放射状向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方向流动,流入玉溪大河。其特点是流程较短,河床较陡狭窄而弯曲。区内有两条三级自然支流:一条为牟溪河,发源于速必山西坡。在牟溪冲以东,河近东西向,境内约长6。4公里;一条为沙栏杆河分布在磷矿山东侧,该支流源于龙树附近,水流方向由南而北。境内长约3.4公里。两条河流的水量随季节而变化:旱季水量小,雨季水量增大。区域内山林资源丰富,林木大多数为天然生,少数为引种树。
气候特点 高仓街道属于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。全年可分冬季和夏秋两季。冬春季(即旱季,11一4月),受南支西风急流控制,空气温暖干燥,多风、少雨、晴天多,日照时数多,日间太阳总辐射强,气温高,夜间辐射冷却亦强,故早晨气温低昼夜温差大。夏秋季(即雨季,5-10月),常受来自赤道海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热带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,湿度大、水汽足、降水和云量多,日照少,日间辐射能量收入减少,夜间辐射冷却亦弱,昼夜温度也不高,因而形成了“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、四季常青”宜人气候。
资源特产 高仓街道物产丰富,资源主要有森林资源、水资源等。特产主要有野生菌菇、大红菌、牛肝菌、鸡枞、松茸、辣椒、烤烟、水果玉米、龙树羊肉,龙树绿壳鸡蛋、龙树萝卜、龙树桃子等。
文化旅游资源 高仓街道是明代礼部尚书雷躍龙的故里,境内风光秀美,有滇中植物园、玉溪常乐半山温泉酒店、田房水库、雷躍龙纪念馆等旅游景点。辖区内有高仓弥陀寺、排山凤凰观、梁王坝上牟溪冲文明寺、梁王坝上牟溪冲姜春夫妇合葬墓四个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。梁王坝社区上牟溪冲村作为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整治”工程示范村,建成了373户“滇中民居”,还有姜氏宗祠、牟溪记忆、叠水景观、教子园、文化长廊、中心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。街道辖区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,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田园风光,参与农业体验活动,如采摘花卉、蓝莓、草莓、萝卜、烤烟等,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。街道的米线文化节是一大特色,节日期间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的米线,如鳝鱼米线、杂酱米线、牛肉米线等,还有木瓜水、炸洋芋、泡萝卜等玉溪特色小吃。街道有不少烧烤店,烧烤品种丰富,如烤猪脑、烤鸡翅根、傣味烤鱼等,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。
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56.27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.39万元,农业总产值完成5.2亿元,工业总产值完成76.08亿元;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797.99万元,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7937.66万元;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.98亿元,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产值完成2265.8万元。
农业发展 全年完成播种面积42040亩,粮食作物10110亩;经济作物30810亩,其中烤烟7000亩,蔬菜17389亩,鲜切花2565亩、水果283亩,中药材42亩,油菜籽3531亩;其他农作物面积1120亩。2024年末预计存栏生猪11579头,出栏肥猪39433头;存栏家禽41.7万羽,出栏家禽61.04万羽。畜牧业产值1.75亿元。
企 业 现有市场主体3900个,其中企业809个,个体工商户3074个,农业专业合作社17个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亿元,累计同比增12.7%;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.83亿元,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.98亿元。“四上企业”纳规升规15户。贸易企业25户,物流企业49户。建有多个集市,主要经营日用品、农产品等,积极推进商贸与农业、制造业等产业融合,发展农产品电商、工业产品配送等业务,未来将打造成为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贸物流节点,形成繁荣有序的商贸物流产业生态。
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坚持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关键前提,认真落实“一平台、三机制”专项行动,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,逐户开展贫情分析。脱贫户和监测户共78户289人,分析制定脱贫户和监测户帮扶措施,因户施策,开展一对一帮扶。发放小额信贷贷款19户,贷款金额72万元。强化项目衔接,争取上级专项衔接资金70万元,实施扶贫项目1个——排山社区冷链仓储基地建设项目,项目总投资73万元,申请到衔接资金70万元,于9月25日完成验收。落实雨露计划培训补助,春季、秋季雨露计划申报20人,共发放4.65万元。
交通·邮电·用电 辖区内现有农村公路102.527公里,其中乡道91.586公里,村道10.941公里;国道过境7.5公里;省道过境4.5公里;铁路过境5.832公里。所辖五个社区共清扫路面748144平方米,砂石路面加铺砂石料1055平方米,砂石路面修复其他病害4平方米,沥青路面补坑塘400平方米,沥青路面修复其他病害3600平方米,清理路肩杂草13.456公里,清理水沟堵塞物30米,清理边沟杂草70.211公里,共投入管护资金28.1万元。年末,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,主变电器2台,全年用电量 5685.96万千瓦时。
社会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。联合派出所、市场监管所、食安办和上级相关部门到辖区内的8所公办学校、1所公民合办学校、2所民办幼儿园和3个学前教育点开展专项安全检查5次、突击检查6次;辖区内中小学均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化省级督导评估验收,长水实验中学高考和高仓中学中考录取率稳步上升,教学质量持续向好。积极开展法治和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,认真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,全年未发生校园安全事故。高仓中学组织实施运动场建设项目并顺利完工,持续协调推进高仓中学校门口道路建设项目。召开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教育教学工作会议,对2个先进集体和79名优秀校园长、优秀教师、优秀班主任、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扬。抓好疑似辍学学生劝返以及家长教育工作,年内共计开展“控辍保学”入户宣传23次,劝导学生8人。
提高社会保障质量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、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大提升,低保政策落实落细,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。2024年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6496人,完成率98%;医保参保缴费17474人,参保率98.37%。加强社会救助工作,全年发放低保金164.32万元、特困供养金22.45万元、临时救助金30.06万元,培训农村劳动力60人,转移农村劳动力220人,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。完善“一老一小”服务机制,投资723.2万元启动建设高仓街道和桃源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。分期分批有序推进街道白坟大山公益性公墓三期建设项目,已选址用地面积22余亩,更好满足群众的殡葬需求。
完善公共服务体系。高仓综合文化站获评省一级站,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91场次,常态化开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系列主题文化活动。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借阅图书453人次、572册次,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阅资料109人次,舞蹈排练室、健身室、理论宣讲室、书画展览室免费接待群众300余人次。选送节目“卜算子·玉溪古窑”荣获红塔区第一届职工文艺汇演二等奖和组织奖。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医疗条件,高仓卫生院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标准、云南省甲级卫生院复审,中医科完成升级改造,心脑血管救治站并投入使用,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能力,抓实健康教育、健康体检、“两癌”筛查等惠民工作。
提高社会保障质量。全年符合享受奖励扶助、特别扶助、特别扶助其他家庭、城镇居民养老金、特殊家庭护理补贴共33.144万元 ;教育优待加分26人;红塔区独生子女养老扶助金292人7.008万元;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98户0.9775万元;义务教育奖学金75人1.62万元;高中、大学奖学金31人4.28万元;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1038人18.684万元。发放生育补贴77户,16.3万元。育儿补贴77户,6.16万元。
法治建设 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“多网合一,建立健全一套“基层治理体系”,促进各方协同共治。全面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,以“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年为重点,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为抓手,认真落实“法律五进”,重点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,开展各类普法专题宣传28场次。街道共划分网格54个,网格员372 名,划分网格责任区372个,大力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,全年共排查受理和化解矛盾纠纷71起,调解67件,调解率达94%,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,控增量去存量防变量,把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,推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全年未发生群体性事件。
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融城建设步伐,完善集镇城市功能。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,实施红塔区南片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建设项目,将高仓社区、桃源社区、排山社区及梁王坝社区第6、8、9小组农村生活污水汇入市政管网建设;实施红塔区西片区城市排水防涝建设项目——高仓社区16组、城南客运站内涝改造工程,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高仓片区供水管网、雨水管网、天然气管网改造,不断提升城市韧性。全面修复明珠路、东风南路、抚仙路车行道及人行道,加大老旧小区改造、背街小巷整治力度,不断提升城市颜值。全年累计处理环境污染纠纷及投诉11件;完成8套农村生活污水未正常运行设备修复,实现水质达标正常运转,及时拨付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运营经费到相关社区小组;扎实推进红塔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“以奖代补”试点项目,梁王坝7组、龙树4组、龙树5组共3套“大三格”污水治理设施开工建设;向上争取并逐步实施红塔区南片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、红塔区西片区城市排水防涝建设项目,来解决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纳入市政管网收集处理;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高仓片区供水管网、雨水管网、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。科学调配和利用辖区用水,投资96万元用于饮水抗旱应急工程,投入184万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。
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爱国卫生“7个专项行动”,累计开展“全民清洁日”60余次,“红黑榜”累计检查12次,评选出人居环境好的“红榜”小组36个;人居环境差的“黑榜”小组24个。每月对辖区45座农村公厕进行检查打分,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督促整改。扎实开展“两违”整治工作,拆除完成农村危旧烤房40座。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182.1吨、清理村内水塘2口、清理村内沟渠35.2公里、清理村内淤泥102.2吨、清理残垣断壁19处、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03吨、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16场次、发放宣传资料4461份、张贴宣传标语259条、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5140人次、整体人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。
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,积极开展植树造林。机关单位以捐资代劳形式义务植树195株,全民义务植树完成52260株、完成率100.1%;红塔区2024年度林业碳汇试点异地植被恢复造林示范项目在高仓街道造林205.2亩,预算金额216806.00元,施工地点位于高仓街道龙树社区2、3组,种植树种云南松、麻栎。2024年高仓街道梁王坝社区被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评为“云南省第四批省级森林乡村”。
耕地流出图斑下发图斑101个,面积382.096亩,完成整改139.73亩,比整改任务多完成6亩,整改工作位于全区前列。扎实开展“两违”整治工作,完成59宗10304平方米违法违规建筑及空旧闲房危房拆除工作。
特色产业 依托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,高仓街道引进贡菜、紫甘蓝、红托竹荪等高产高效特色新农品进行示范推广,以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式引导龙树萝卜和鲜食玉米产业朝着品牌化、集约化方向发展,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、生产效益持续提升。
首页
走进红塔
政务服务
招商引资
政府信息公开
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3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