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正在浏览: 首页 > 红塔动态
建好“三城”加速红塔区高质量发展——访红塔区区长瓦庆超
发布时间:2020-08-07 10:55 来源:红塔区新闻网 打印

建设“科教创新城、健康宜居城、生态园林城”是省委对红塔区提出的定位和要求,为红塔区的未来发展设定了目标、指明了方向。红塔区将如何落实工作要求,发力建好“三城”,回应人民期待,推动高质量发展?记者对红塔区区长瓦庆超进行了专访。

建设“三城”  机遇挑战并存

“省委为一个县(市、区)发展定位作出指示,充分体现了对红塔区的关心、厚爱。为此,红塔区先后召开2次区委常委会、4次政府常务会、13次专题会议研究推进‘三城’建设,大家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高度统一。”瓦庆超说。“三城”定位中,“科教创新城”强调的是生产,是发展动力;“健康宜居城”强调的是生活,是发展质效;“生态园林城”强调的是生态,是发展环境。

目前,对照“三城”定位和人民期盼,红塔区在基础设施建设、城市空间布局、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供给、城市文化内涵、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短板、弱项。建设“三城”,既是红塔区的责任,也是红塔区的出路;建好“三城”,必将加速红塔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。

持续发力  久久为功建好“三城”

城市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需要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发力。红塔区制定“三城”建设工作方案,成立领导机构,编制建设规划,从三方面着手,打响攻坚战。

坚持规划引领,一张蓝图干到底。从2018年起,红塔区在城市规划区内停止批建“一户一宅”民房,并对规划区外的民房建设加强规范管理。近期,红塔区掀起了学规划、用规划的热潮,全面开展违法用地、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。今后,红塔区还将突出规划引领,坚持“无规划、不开发”,提升城市品质,加快产城融合,统筹城乡发展。

把握战略定位,优化城市空间布局。红塔区将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。准确把握区域功能定位,立足资源、产业优势,借助重大战略机遇,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性中心城市、西南国际物流港;进一步以中国三大青花瓷产地、米线发源地和聂耳故乡、云烟之乡、花灯之乡“两地三乡”文化为底蕴,以“聂耳”“红塔”为品牌,以“三城”建设为载体,实施“东融西拓、南联北上、中优化”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,提质扩容主城区,同时加快红塔区江川区融合及昆玉同城化发展。

推动产城人文融合,加快提升发展水平。依托空间布局,合理分布产业,加快形成中心组团现代城市经济核心区、文旅康养经济带和昆曼商服物流经济带、东西南北优势互补四板块的“一核、两带、四片区”产业发展布局;构建“154”现代产业体系(即做大现代城市商贸业1个千亿级产业;做优烟草及配套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、生物医药及健康服务业、文化旅游、数字经济5个百亿级产业;做强装备制造、新材料新能源、现代物流、现代建材4个十亿级产业),建设富裕红塔;促进产业联动融合发展。最终实现以城聚产、以产兴城,以文化润城乡、以发展泽民生。到2035年,红塔区江川区融合建成150平方公里、150万人(其中红塔区110平方公里、110万人)的玉溪市中心城市。

“民有所呼,政有所应,要本着对历史负责、对玉溪负责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,怀真心、用真情、出真力,与全区各族人民一道共建共治共享安居、乐业、优教、良医、畅行、智慧的美丽幸福红塔。”瓦庆超说。

当前,红塔区将找准战略切入口,优先打通东西向道路阻隔,并与南北向道路互联畅行,推动城市向西拓、向北进,此后东融、南联、中优化协调联动、满城皆活,进而可以引领带动全市城市群建设,加速红塔区江川区融合、昆玉同城化进程。同时,抓紧抓实城中村、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,加快特色小镇及区内外交通网络建设,深入推进美丽县城、美丽公路、美丽乡村、“两新一重”建设及爱国卫生七大专项行动等工作,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。

(玉溪日报记者  李文雯 )


主办: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  承办: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 政务热线:0877-2012345 网站地图

    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:0877-6130826 举报邮箱:htqzfbxxk@163.com

网站标识码:5304020009  备案号:滇ICP备05004767号-1   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38号

运行维护:玉溪市红塔区网络应急服务中心

网站支持IPv6